第1586章(2 / 4)
介氏兄弟大喜,皆道:“那便恳请上修摆移法驾,随我等同往!”
元道人问道:“去往那里需多少时日?”
介衡道:“我等过来时乘风驾云,大约用了一年光景,若是不惜力气,有丹药补足,最快那也需百余日。”
元道人道:“可有舆图否?”
介衡二人来时有舆图,但也只得一个大略的方向,但走过一遍之后,自是明了了,故他摆袖一下,自有气机化生成一幅舆图,飘在了三人面前,显出此方地陆大致势力分布范围。
介衡先是指了指其中一处,“这是我等如今所在莽岭,”又指了指另一处,道:“这便是我等所在东域了。”
元道人道:“原在此处。”他笑了笑,又道:“两位,既知所在,那也不必在路上迁延许久了,我有一件法器,可载我等短时便可去得。”
两人也不疑他,道:“若如此,那就劳烦道友了。”
元道人道:“待我先与此间诸位道友别过。”
介衡道:“应当的,应当的。”
元道人转过身,与余下几人别过,余下之人虽是不舍,可也知是最好选择了,有些人则暗暗下定决心,过后也是前往东域一行,聆听真道。
元道人说完之后,转了回来,对介氏兄弟道:“可以启程了,两位稍加放松便可。”兄弟两人点头。
元道人拿一个法诀,忽然有一道金光罩落下来,将他们三人都是罩定,介氏兄弟只觉得心神恍惚了一下,再是睁眼时,面上俱是显露惊异。
周围景象他们可谓无比熟悉,正是东域之山水,他们竟是于顷刻之间从莽岭来到了东域!
如果说方才他们只是敬仰元道人的道法,现在则是对他的神通道行则有了更深刻的认知,试问有此手段,往来跳遁自如,界中谁人能够奈何得了他?方才不是不能反抗,而是不为也。
两人忍住心中敬服惊叹,对他执礼道:“道友神通无量,我辈见识浅薄了。”
元道人道:“元某仰赖门中遗泽,不过是先行一步罢了,此行愿与诸位同道共寻大道!”
介氏兄弟振奋不已,侧身道了一声,元道人稍作谦言,三人便一同踏云而行,往前方那广袤地陆而去。
而与此同时,玄浑天中,元道人正身则对着上方戴廷执一礼,道:“元都道脉元孟昭,已入‘映界’之中,正于此立功传道,时下进展尚算平顺。”
戴廷执道:“自打破元夏以来,诸空所化之世,类我天夏者正逐次减少,此宣示虚空正呈他变,我当有所备,而此世极可能乃是最后一处类我之所在了,此后当再少有此传道之举,元玄修需多多上心。”
元道人应下,他心中也是感叹,这也意味着,延续近五百余载的天夏大略,此后便将迎来一个转折,又将开始一个新的开端了。
……
……
PS:倒数第二篇,还有最后一篇后记。月底前把这个和大道一篇前传写完。
后记四
清穹之舟中枢所在,武首执立在前两任首执曾经站立之地,他的目光之中,倒映出无限虚空,在那里,正有上百个光点沉浮飘动。
这是这些年来天夏所发现的界域,加上过去曾经开辟的,一共是一百九十八个。
实际虚空之中诞生的界域远不止这么多,这些仅只是他们所知晓的,不知晓的恐怕根本难以计数,而且随着万事万物的运转,下来想必还会出现更多。
而接触多了,其中也自然出现了力量较为高的所在,甚至有一些东西,就连他们一时也难以看得明白并理解。
不过对方无论以什么形态或者样式出现,那终归是道理的一部分,反而这些出现的越多,越是可让他们借之窥见更多道理,所以他们并不会因此而畏避。但也并不会因此而放松警惕。 ↑返回顶部↑
元道人问道:“去往那里需多少时日?”
介衡道:“我等过来时乘风驾云,大约用了一年光景,若是不惜力气,有丹药补足,最快那也需百余日。”
元道人道:“可有舆图否?”
介衡二人来时有舆图,但也只得一个大略的方向,但走过一遍之后,自是明了了,故他摆袖一下,自有气机化生成一幅舆图,飘在了三人面前,显出此方地陆大致势力分布范围。
介衡先是指了指其中一处,“这是我等如今所在莽岭,”又指了指另一处,道:“这便是我等所在东域了。”
元道人道:“原在此处。”他笑了笑,又道:“两位,既知所在,那也不必在路上迁延许久了,我有一件法器,可载我等短时便可去得。”
两人也不疑他,道:“若如此,那就劳烦道友了。”
元道人道:“待我先与此间诸位道友别过。”
介衡道:“应当的,应当的。”
元道人转过身,与余下几人别过,余下之人虽是不舍,可也知是最好选择了,有些人则暗暗下定决心,过后也是前往东域一行,聆听真道。
元道人说完之后,转了回来,对介氏兄弟道:“可以启程了,两位稍加放松便可。”兄弟两人点头。
元道人拿一个法诀,忽然有一道金光罩落下来,将他们三人都是罩定,介氏兄弟只觉得心神恍惚了一下,再是睁眼时,面上俱是显露惊异。
周围景象他们可谓无比熟悉,正是东域之山水,他们竟是于顷刻之间从莽岭来到了东域!
如果说方才他们只是敬仰元道人的道法,现在则是对他的神通道行则有了更深刻的认知,试问有此手段,往来跳遁自如,界中谁人能够奈何得了他?方才不是不能反抗,而是不为也。
两人忍住心中敬服惊叹,对他执礼道:“道友神通无量,我辈见识浅薄了。”
元道人道:“元某仰赖门中遗泽,不过是先行一步罢了,此行愿与诸位同道共寻大道!”
介氏兄弟振奋不已,侧身道了一声,元道人稍作谦言,三人便一同踏云而行,往前方那广袤地陆而去。
而与此同时,玄浑天中,元道人正身则对着上方戴廷执一礼,道:“元都道脉元孟昭,已入‘映界’之中,正于此立功传道,时下进展尚算平顺。”
戴廷执道:“自打破元夏以来,诸空所化之世,类我天夏者正逐次减少,此宣示虚空正呈他变,我当有所备,而此世极可能乃是最后一处类我之所在了,此后当再少有此传道之举,元玄修需多多上心。”
元道人应下,他心中也是感叹,这也意味着,延续近五百余载的天夏大略,此后便将迎来一个转折,又将开始一个新的开端了。
……
……
PS:倒数第二篇,还有最后一篇后记。月底前把这个和大道一篇前传写完。
后记四
清穹之舟中枢所在,武首执立在前两任首执曾经站立之地,他的目光之中,倒映出无限虚空,在那里,正有上百个光点沉浮飘动。
这是这些年来天夏所发现的界域,加上过去曾经开辟的,一共是一百九十八个。
实际虚空之中诞生的界域远不止这么多,这些仅只是他们所知晓的,不知晓的恐怕根本难以计数,而且随着万事万物的运转,下来想必还会出现更多。
而接触多了,其中也自然出现了力量较为高的所在,甚至有一些东西,就连他们一时也难以看得明白并理解。
不过对方无论以什么形态或者样式出现,那终归是道理的一部分,反而这些出现的越多,越是可让他们借之窥见更多道理,所以他们并不会因此而畏避。但也并不会因此而放松警惕。 ↑返回顶部↑
